四川新闻网宜宾4月30日讯(邓广庆 黄能贤)无需参加任何考试,24400元驾照轻松到手,究竟是对方手眼通天还是一场骗局?
事件追溯到2020年4月5日晚上八点半左右,四川省德昌县德州镇人郑某和妻子冯某某来到白花派出所报案,称自己可能被骗了24400元。
报案人回忆说,大概一年前,自己通过微信认识了富顺县某驾校教练员陈某某,对方承诺三四个月内,不用参加考试就能拿到驾驶证,但需一次性支付24400元。2019年4月24日,他和妻子来到白花镇,实地“考察”了驾校情况,在教练车内与陈某某签定了“协议”。期间,郑某多次催促,对方以各种理由推脱。时隔一年,对方直接告诉郑某无法办理驾驶证,受害人才幡然醒悟,认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
白花派出所办案民警在详细了解案件基本情况后,通过多方途径联系到嫌疑人陈某某,通过法律宣讲、政策攻心,劝其投案自首,争取从轻处理。2020年4月29日上午,嫌疑人陈某某主动到白花派出所投案自首,如实供述了诈骗事实,并主动退还事主现金22400元,取得了受害人谅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第二项之规定,拟对犯罪嫌疑人陈某某取保候审(人保)。
今年以来,白花派出所辖区诈骗案件显现,从线下接触性诈骗到线上非接触性电信诈骗,无论是“明星”找我来聊天、免费抽奖、iPhone轻松到手,还是网上投资盈利可观,无需操作、躺着赚钱;抑或低利息无抵押贷款、无需担保、一本万利……一系列看似荒诞不经的骗局,但却将不少群众蒙蔽,涉案金额更是由几千到几万不等。诈骗案件破案难度大,只有加强防诈宣传才能尽可能将群众损失减到最小。
白花派出所以此为契机,积极向白花当地政府领导请示汇报辖区内诈骗案件数量和破案数量,争取党委政府支持。与此同时,持续推进防诈骗宣传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单位、进企业、进家庭。在社区、医院、银行等重点场所开展反诈骗综合宣传,通过悬挂反诈宣传横幅、在LED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放反诈骗宣传标语和视频、在人流密集场所和派出所户籍窗口张贴反诈宣传海报、在社区干部群、辖区拼车群、警民信息交流群等多个群组发送防诈骗宣传信息,向辖区群众普及防骗知识技巧,巧妙识破骗局。
白花派出所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抓手,以“为民服务”为理念,以“服务不缺位”为目标,捂紧百姓钱袋子,切实为民做实事、做好事,借助公安宣传、提高群众反诈意识,对诈骗SAY 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