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公布琉璃厂五代至宋元时期瓷窑遗址考古发掘成果
-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20-03-12 09:28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地方实习生
南宋白釉酱彩玉壶春瓶
据了解,发掘中获取了丰富的遗物标本,包括瓷器、陶器、建筑材料、窑具四大类。五代至北宋早期瓷器的器形普遍偏大,胎体较厚重,常见碗、盘、盏、盆、炉、盒、四系罐、盘口罐、注壶、穿带瓶、器盖等,釉色品种以青釉、酱釉为主,器表有饰绿、酱色彩绘的做法,碗盘类器物的装烧方式流行使用支钉间隔;北宋晚期至南宋瓷器的器形普遍较小,胎体变得相对轻薄,器形种类减少,常见碗、盘、盏、碟、瓶、注壶、双系罐等,釉色品种以白釉、青釉、酱釉、黑釉居多,器表有用化妆土、酱彩装饰的做法,碗盘类器物的装烧方式流行使用石英沙堆间隔,其足底流行模印各种几何符号、文字和图案,可能代表了一定的商标、标志和款识意义,反映了当时窑户之间的相互竞争和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元代瓷器的数量和类型都急剧减少,几乎只能见到黑釉碗,制作粗糙,胎体厚重。陶器的数量较少,主要是低温釉陶的俑、动物模型等,均属于丧葬明器。建筑材料有瓦当、滴水、筒瓦等,窑具可辨垫板、垫圈、支钉、支柱、火照等,匣钵极少见。
南宋兽面纹瓦当
据了解,目前,关于琉璃厂窑的文献史料十分匮乏,北宋《元丰九域志.成都府路》“华阳县”条下提及有“均(垍)窑”,南宋《成都文类》卷五引何麒诗记有“垍窑镇税官”,有学者考证“均(垍)窑”即是琉璃厂窑在两宋时期的称谓。此外,1955年在成都外西瘟祖庙附近清理了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蜀藩太监丁祥墓,据墓志铭载:“(丁祥)至正德初,侍于今上,尤重其能,屡命于琉璃厂董督陶冶”,可知该窑至明代仍在生产,并为蜀藩机构所控制。
(图片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