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宜宾3月6日讯(李光兴 曾志鸿 魏治珊) “我们长宁县在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争创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十百千工程示范县”以及“国卫”复审,长宁县环卫所几百名员工都喊响了“脏累我一人,清洁千万家”的响亮口号,为实现长宁县城乡环境“五个一样”即:大街小巷一个样,白天晚上一个样,城市乡村一个样,晴天雨天一个样,检查不检查一个样付出了辛勤汗水,几百名环卫工人被社会各界称为“城市美容师”。已在长宁县环卫所一干就是14年的“最美长宁人”王世琴,也就是几百名环卫工人涌现出来的一名城市清扫保洁人员,她把环卫工作经营到家,时时处处体现出与众不同的地方”。2月29日,长宁县环卫所所长陈汉权接受采访时说的一席话。
![]() |
每天清晨,长宁县城的人们总会看见一个又一个环卫工人拿着扫帚和撮箕从一家又一家店门口,街道上清扫和仔细搜寻街面上的垃圾。新街一服装店的曾老板感叹道:“环卫所的工人们话不多,干清扫很实在。他们天天这样扫垃圾,给我们换来了清洁的环境,他们真的不容易啊”。长宁县的几百个环卫工人真是值得夸奖。
说起长宁县环卫所的王世琴,从2006年起经人介绍进入长宁县环卫所当了一名环卫工人,这一干就是14年,每天早晨5点至晚上11点,她要对自己负责的路段进行清扫和保洁,每天要进行三次大清扫,分别要赶在上午人们上班前,下午上班前和下班后,平时则要不间断地巡街保洁。每每有人问起,她总是平淡地说:再苦再累的工作,总需要人来干。每当人们一走进县城的万顺街、洪漠路这就是王世琴清扫工作的“战场”,这里临街的店铺多,生活垃圾较多,有的经营户直接把垃圾从店铺里扫出来,弄得满大街都是。每一天,王世琴都耐心的清扫垃圾,也一边善意的劝告着那些不文明的行为。
![]() |
环卫清扫保洁工作是一份收入低微,工作时间长,质量要求严的职业。王世琴承担的街面达4000多平米,而且在县城中心的新街、城中路、碧玉溪等路段,这些地段人流、车流量大,“五小店”多,垃圾量大,清扫工作量大,保洁难度大,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赶到她负责的街道,保证在7点以前完成第一次清扫完毕,然后坚守岗位,时时保洁,只要车辆、行人丢下垃圾,她就会及时处理,中途车流、人流少时,又进行清扫,直到天黑才收工回到北郊的家中。有时,王世琴前脚扫干净,后脚又被个别市民弄脏,不管有多辛苦,她总是盯着道路,默默地将垃圾清除掉。如此劳累,多年如一日,不分春夏秋冬,风雨无阻。王世琴负责的街道,总是保持优良的清洁状态,赢得了市民的称赞,在多年频繁的卫生突击检查复查中,从未出过问题,拖过全县的后腿,更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故。因而,她被评为“最美长宁人”。
做环卫工人,干的是又脏又累的活,拿的是全市最低的标准工资,还经常被人瞧不起,很多人都不愿做,有的人宁肯吃低保也不愿意干。而王世琴经常说:“她种过田地,也在农贸市场卖过菜,做环卫工人有些劳累,但价值更大。我选择了这个职业,就一定要在这个岗位上干好,对得起市民”。她这样一句口头禅,印证了她不怕脏不怕累的行动,体现她对环卫事业的爱,对市民健康负责的心愿,对自己工作的满意,也做出了不平常的业绩来。3月1日,长宁县环卫所副所长宋思荣在介绍王世琴事迹时说到,“服从安排是王世琴最闪光的特点,她强烈的责任感铸就她对环卫事业的执着,当更艰苦的工作需要时,她毫不犹豫的承担重担。”
“记得是2009年所领导考虑到她比较年轻,又能蹬人力三轮垃圾车,将她调整到主要从事夜间搬运垃圾的环境卫生工作,夜班劳动强度大,很多人受不了,不愿干,而王世琴二话不说就接受了单位的安排,环卫所都是按岗定人,“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有人请假缺岗,就需要从夜间班的抽来代班,只要抽到她,从不推辞,白班夜班她都坚持上,有时遇到大小卫生检查,哪个片区需要人,她总是随喊随到。”长宁县环境卫生管理所副所长王厚云介绍说,特别是2009年8月29日,长宁县城遭遇五十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王世琴是突击队清扫淤泥成员之一,她不顾家中老人和小孩需要照顾,她连续三天三夜奋战洪灾后的环境卫生清理中,晚上加班至凌晨两点后,回家稍休息一下,天未亮,她又匆匆赶往自己负责的片区清扫起来,她常说“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因而十多年来,各片区的组长争相要她在自己负责的片区工作,他们都说,王世琴干工作不用我们操心,有什么环境卫生工作麻烦事,她会得心应手就解决好。从事清扫保洁的环卫工人都乐意与她搭档同班。
“王世琴是我的妻子,她在所里是一个能干的环卫工人,在我家里也是支柱,有时家里很忙,我又在外地打工,有两个老人需要照顾,孩子还在上小学,她总是在吃饭时间里尽快处理家务,把家中老人照顾好,十多年来从未请假休息,也没有因私事请假,我有这个闲妻是我的福气啊!”王世琴丈夫陈德才激动的说。
在长宁县环卫所的采访中发现,环卫工作看似平常,听多方面对王世琴的称赞是“心中想环卫,天天干环卫,十多年如一日,把环卫工作经营的不一般,这就是她与众不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