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  >  新热点
  • 汇聚爱与光 泸州警盾志愿者筑起疫情防控墙
  •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20-02-28 13:56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王海静

  四川新闻网泸州2月28日讯(柯江红 记者 岳东)测体温、守卡点、宣传劝导、电话排查、入户排查……在泸州,有这样一支“编外”的特殊抗疫队伍,他们从早忙到晚,风里来雨里去,为泸州市民的健康和安宁默默付出。

  他们来自四面八方,从事的职业也各不相同。虽然不像医护人员“疫”线战斗,但在防控的岗位,随处能见到他们的身影。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四川警察学院警盾防疫志愿服务队志愿者。

  在疫情来临之际,正是这些许爱心与付出,凝聚起了坚不可摧的力量,在我们和新冠肺炎之间,筑起了一道防护疫情的墙,亮成了一道穿透阴霾的光。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

王励(左)在向居民宣传防疫知识

  王励:我想帮到更多的人

  王励,女,48岁,医疗器材销售从业者。服务地点:江阳区龙透关街道康乐社区沁园春小区。

  “看到群里的招募信息,我毫不犹豫就扫描进群了。团队带队老师柯江红、廖胜利两位志愿者告诉我们,志愿者首先要确保安全第一,一定要做好自身防护,要求我们先领取免费的新冠肺炎保险,填写工作证明,用于小区出门和社区报道,还要手写志愿服务承诺书。”王励介绍,自己办完手续后,很快就接到社区上岗的电话。

  去康乐社区上岗时,王励带好口罩、帽子,还穿上社区发的志愿者小马甲,站在社区指定的位置开始工作,内心有点小激动的。谈起感受,王励告诉记者,当新冠疫情来临,看到全国及泸州医护一拨一拨的支援武汉前线抗疫,好好的万家团圆日,他们却舍小家为大家离妻别子奔赴武汉一线抗疫,而我们只能宅在家里。“还有人认为,宅家‘不好耍、不自由’,不遵守政府疫情防控的规定,让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从而产生了要为社会为此次疫情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想法。”

  当上了志愿者,每天站在相同的位置,不管风吹雨打,王励也没有离开岗位半步。这些天,泸州还很冷,王励经常站得手脚僵硬。但每当有人在劝说后戴上口罩,王励觉得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

  “在志愿服务中,很感谢小区居民对我工作的认可和尊重。”王励谈起印象深刻的事说,小区车库只允许一人开车进去时,驾驶员都会主动出示出入证,并让其他人下车从正门打卡入小区。“有一次还把该小区的物管经理劝导下来走路,没想到他们却在保安群中表扬我,说在这种形势下,正需要像我这样严格把关的人。”王励说,有一天,当环卫洒水车经过时,看到我正在检查回小区车辆,司机担心水溅到我身上,特意为我关闭洒水留出了一条道,让我非常感动。

  有时也会遇到老百姓说的“咬卵犟”。有一天王励看到一位大爷不戴口罩,说戴着不舒服,还说了气话。王励只好耐心跟他讲道理,说做好防控是对自己和家人负责,而且戴口罩也一样帅,老大爷高高兴兴地就戴上了。

  通过这段时间的志愿服务工作,王励发现市民的自我防护意在增强,对自己体温的监测也很注重。“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但自我防护意识不能降低。”王励笑着告诉记者,将来,聚会和串门的机会多着呢!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泸州逐渐回归正轨!

志愿者许敬

  许敬:残疾朋友也当志愿者 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坚守

  许敬,女,40岁,在泸州市星河职业培训学校从事企业管理工作。服务地点:江阳区龙透关街道康乐社区和大山坪街道三道桥社区。

  许敬在社区主要从事主要从事劝导、宣传和体温检测工作。因为社区要求每天早上7:30到岗,所以许敬起得比较早。起床后,她都会在群里对志愿者小伙伴说一声“早上好”,所以在群里,都叫许敬“起得最早的志愿者”。

  许敬以前是医生,因为创业离开了医院岗位。看到现在疫情严峻,回忆起非典时期的紧张和辛苦,历历在目。现在看起来,大家的努力都是值得的,非典很快就得到控制了。“现在,新冠肺炎疫情来了,我现在虽然没有在医生一线岗位,但也希望自己能够力所能及地做点事,和大家一起加油,早日抗疫成功。所以,我就报名当了志愿者。”许敬告诉记者,这段时间,自己的工作很琐碎,有时候居民也不理解,难免有些不愉快。不过,在许敬的劝说下,大家还是该戴口罩戴口罩,该测体温测体温。

  在工作中,许敬还留意到一些残疾人朋友也在各社区进行志愿服务,感慨万千!他们都在努力,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坚守?同时,许敬也建议:市民朋友们多关注正规媒体的信息,一定要增强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有了健康才有一切!学会换位思考,大家的付出和努力才没有白费。

钟华(中)在向居民宣传防疫知识

  钟华:把志愿服务当成了“习惯”

  钟华,女,47岁,文化宣传工作者。服务地点:龙马潭区莲花池街道羊大山社区。

  钟华老公魏再刚是西藏自主择业军人,现在是国美绿洲小区党支部书记,钟华是支部成员,负责宣传工作。在抗疫以前,羊大山社区任何时候需要志愿者,钟华夫妇都没缺席过,不管辛不辛苦、危不危险,志愿服务已经成了他们的“习惯”。因此,他们也收获了不少荣誉,比如街道、社区优秀共产党员,龙马潭区最美家庭等。

  抗疫一开始,钟华就主动参加了志愿服务。“不仅因为我们是党员,还因为抗疫不是某一个人的事,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疫情不退,生活无以为继。入户排查、劝导不戴口罩者、宣传防疫知识,真的是一刻不停,每天回家都累得浑身酸疼。”钟华告诉记者,作为志愿者,自己的防护用具只有一只口罩,却每天要站在大门口检测、劝导、宣传。“其实没有人不怕病毒,我也怕。但我还在坚持,既是源自当初从事志愿服务的初心,更是因为有打退疫情的决心。”

  2月8号,钟华在羊大山社区一小区值守。这是一个安置小区,散户,进出人员比较杂。一对夫妇来找钟华咨询,要上班该开具什么手续可以自由进出。两人离钟华不远,聊了半天后,钟华才知道这两口子就是来自通滩,通滩首例确诊病人曾和他们同处一地。“一不小心就接触了疫区来的人,想起来真还有点后怕。”钟华说,有个朋友在微信上跟我聊天,问我为啥要去当防疫志愿者,太危险了。“总要有人来干啊。这不是哪一个人的事。每个人都躲在后面,防疫工作怎么开展呢?”钟华回答朋友说,看到越来越多的居民理解支持志愿者,就看到了正能量凝聚在一起,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战争。(四川警察学院警盾防疫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供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