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村干部,就是要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办事”
——记四川省华蓥市古桥街道合力村党支部书记袁文金
四川新闻网广安3月13日讯(芃 羽 周松林 杨洪野 尹尧)四川省华蓥市古桥街道合力村,一个地处华蓥城郊的村庄,在袁文金上任以前,要不是亲自去走过看过,别人肯定不会认为这个村基础设施极度落后,群众出行特别困难;而现在,合力村的公路不仅四通八达,而且水泥便道已经通到了绝大部分村民家的院坝。
村民说,这都得亏他们有一个好的带头人——村党支部书记袁文金,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当村干部就踏踏实实、清清白白为老百姓办事的天职。
实干——
“办群众的事,他有一股冲劲,办不好就停不下来”
“从群众选我当合力村村主任的那天起,我就发誓一定要改变村里落后的面貌。”3月11日,袁文金说,这是他对自己当村干部的要求,更是对全体村民的承诺。
2006年,在外打拼20多年的袁文金回到家乡修整自己的住房,发现村民一天中有好几个小时都不能用上稳定的电压,有时候就连电饭锅都煮不熟饭,春耕时节村民只能在晚上12点以后抽水灌溉,村民们苦不堪言。
为让村民们用上稳定的电压,袁文金经过多方奔走,一个星期时间内就得到有关部门对合力村电网进行改造的答复,这让全村村民对袁文金办事的“冲劲”刮目相看。在2007年村委会换届选举中,袁文金高票当选合力村村主任,并在2010年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当选村主任之后,袁文金向村民作出承诺:一定要把村里的水泥公路修通。不过这个承诺却得到了不少嘲讽:好几届村支两委干部都没办成的事,你能办成?
“当时,村民们要是下雨天进城去办个什么事,说我们住在城郊,谁都不得相信,因为村民们都穿着满是泥浆的童靴。”袁文金在谈到当时下定决心修路的原因时如是说。
上任伊始,他就一面走家串户向村民讲解修路的好处,争取村民的支持;一面向有关部门衔接汇报,争取政策上的支持。同时,他和村支两委干部还积极发动村里的乡友捐款,终于凑齐了公路款;短短几个月时间,一条长约5公里的水泥公路终于修通了。
“要不是袁书记,这条公路至少要晚好几年才修得成功。”合力村文书向红指着村里的骨干道路说,“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办群众的事,有一股冲劲,办不好就停不下来。”
2016年,经过严格把关审核,合力村有7户精准扶贫对象户被列为易地扶贫搬迁实施对象,其中对4组的三户村民进行集中安置。不过在调地过程中,却面临着非常大的阻力。
原来,村支两委选定安置地点的土地承包人怎么都不愿意调地,“那段时间,袁书记一个多星期天天都在调地的现场,耐心细致地给群众做工作,嘴皮子都怕磨破了,要是换个人,哪有他那么细致地做工作哟。”说起当时的情景,4组村民熊洪翠感慨说,“我们村的袁书记就是这样一个实干的人。”
廉洁——
“为群众办事,那就是村干部的职责,哪怕是一分钱都不能收”
去年10月,合力村精准扶贫对象户申万明家的“五改三建”工程实施完毕,在得到政府的8000元补助资金以后,申万明拿着500元钱到袁文金家表示感谢,当时袁文金家只有其妻子王道芳一个人在家养病,就问他是什么钱,申万明留下一句“他晓得”就走了。
申万明是合力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之一,不仅他本人长期是个“药罐子”,其女儿女婿也身患重病,一家人长期依靠政策救济生活,在精准扶贫中,不仅为他家改水改灶改厕、硬化了地坝,还整修了房盖,彻底改变了他家“大落大漏、细落细漏”的生活环境。
“当时,我还以为他是交给村里的什么钱,没有多想就收下了;老袁回来后,就批评了我,马上就跑到申万明家要把钱退回去。”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王道芳介绍说。
到了申万明家,袁文金责备地对申万明说:“老袁,你这就不对了,为群众办事,那就是村干部的职责,哪怕是一分钱都不能收,赶快把钱收回去。”
见袁文金坚持不收他的“感谢金”,申万明又改口称这点钱是来看望袁文金身患尿毒症的妻子的慰问金,并说要不收下这钱,就是看不起他们家。
看到申万明万分激动的样子,袁文金生怕再坚持下去会引发他病情复发,就收下了钱。不过他又马上找到街道办事处,将钱交给了街道纪工委书记刘军,通过刘军将钱退回给了申万明。
“说起袁书记为村里、为村民做的事,那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合力村村主任向永琴说,“他自己家里也非常困难,妻子王道芳身患尿毒症好几年了,每个月都要花费好几千元做透析,母亲也患脑梗塞长期瘫痪在床,在幼儿园上学的孙子也需要他接送,照顾一家祖孙三代的重任就落在了他一个人身上,但是他从来没有向组织说起过自己的困难,更没有向组织要过倾斜政策。”
其实,在去年的党支部换届选举大会上,他就向全体党员表示要辞职照顾家里,但是经不过组织和党员们的挽留,他又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重任。
这就是袁文金,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一名村干部为民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履职的职责。
采访后记
做一名袁文金式的实干廉洁好干部
年过五旬的袁文金在合力村党员群众间有很高的威信,他的威信不是来自于他的资历,不是来自于他手中的权力,而是来自于他的实干和廉洁。10年来,他带领合力村党员干部把一个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腿泥的落后村,建成一个出门就是公路、脚不粘泥就出村的先进村,全体村民正大步走上富裕的康庄大道。
有句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买红薯”,它用通俗直白的话语道出了为政的根本就是要为民。当然,现代社会的“做主”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主持公道,而应该是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促发展。不管是一个村、一个乡镇或是一个部门的干部,都必须要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从所在单位的实际出发,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说一件干一件;面对问题要迎难而上,敢于善于克服困难,化解矛盾,干一件成一件,做到在其位、谋其事、履其职、尽其责。
同时,各级干部手中有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和诚意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任何时候都必须在思想上提高拒腐防变意识,任何情况下都要管得住自己的行为,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把手中的权力服务于人民的福祉,这既是对人民群众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任,更是对自己的家庭负责。只有严格自律,不越雷池半步,不踩法纪红线,清清白白做官,干干净净干事,才能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称赞和爱戴的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