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四川新闻网首页 正文
广安区:栽下“摇钱树” 脱贫有保障
http://www.newssc.org 】 【 2017-03-13 15:34 】 【来源:四川新闻网 】
推荐阅读

图为农技专家在地里为群众现场讲解李树栽植技术。

四川新闻网广安3月13日讯(田祖国 吴豫勇 张国盛 文/图)3月9日下午,在广安区彭家乡天井村山梁上,小型挖掘机伸着长长的手臂,在一层层轮廓分明的坡地里翻挖树坑,乡村党员干部、业主及群众在往树坑内施肥、栽树、填土,大家忙得不亦乐乎。“村里实施‘坡改梯’项目后,引进业主成片发展李树产业600亩,为群众栽下了脱贫增收的‘摇钱树’。”天井村第一书记张晗光兴奋不已地说道。

图为村组干部和群众一道在地里栽植李树。

天井村是广安区2018年脱贫摘帽村,村内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增收乏力,群众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耕种生活。在脱贫攻坚的大潮中,天井村支部一班人马及早行动,通过争取区水务局专项资金,于2016年10月在村内实施“坡改梯”项目建设,修建起了生产便道、蓄水池、排灌沟渠及网格护坡等,将原来杂草丛生的坡薄地改造成一层层“金土地”,使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只有发展市场前景好的骨干产业,贫困群众脱贫增收才会有保障!”从区林业系统派驻天井村的第一书记张晗光心里十分清楚。今年2月,他获悉在云南从事水果批发生意的广安乡友龚德飞准备返乡创业,正在寻找土地种植果树的信息后,立即与乡政府干部一道,联系龚德飞到天井村现场考察。

看到实施“坡改梯”项目后的天井村基础设施完善,龚德飞及合伙人陈海波等一行人特别满意。经过与村组干部及群众代表协商,达成了在村内集中流转土地600亩发展李树产业的协议。

3月8日上午,业主在天井村举行了盛开的李树栽植开工仪式,并与村民现场签订土地流转和务工合同,请来专家为群众讲解李树的栽植和管护技术。随后,乡村干部、业主和群众一道,在地里拉开了集中栽植李树的序幕。

龚德飞掰着手指算了一笔帐:李树3年后开始挂果,5年可达到丰产期,按每亩地栽李树70株,每株丰产期产李子130斤,每斤市场批发价5元计算,每亩李树年产值在4.5万元以上。为使李树产业真正惠及群众,龚德飞根据群众意愿,推出了两种让群众获利的方案供选择:一是付给土地租金,前三年按每亩地230元、每亩田500元给付,三年后按每亩地230斤水稻、每亩田500斤水稻的市场价折算土地租金;二是与群众利益分红,通过成立产业合作社,由村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负责提供树苗、技术、管理及销售,在李子丰收后与群众按7∶3的比例分红。

不仅如此,李树产业基地的建立,还为贫困群众找到了在家门前务工领薪水的机会。据悉,在该基地常年务工的贫困村民达20余人,在活路繁忙时节,每天务工村民更是多达40人以上,业主按每人每天60元工资付给报酬。仅工资一项,业主每年就要掏出40余万元发放到务工群众手中。

“发展李树产业,不但让我的1亩多土地有了租金收入,还为我这个老太婆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这在以前是做梦都想不到的哦!”天井村6组66岁的谭学玉老人喜不自禁地说道。由于子女在外地打工,年岁已高的谭学玉在山上的1.2亩地已荒芜两年,如今有业主前来流转种植果树,谭学玉不仅每年可以得到近300元土地租金,闲不住的她还与业主签订了常年务工合同,每年至少可挣得务工收入1.2万元以上。

“栽起了大面积的李树,今后我们村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走农旅结合的路子就有了机会!”天井村支部书记房天科满怀期待地说道。“明年春季,我们村就是李花满山坡了,到时前来赏花的游客肯定不会少。我们一定会抓住机会,打好‘花卉经济’牌,带动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房天科信心满满地表示。 

 

编辑:本网编辑
点击进入四川新闻网爆料微博 四川发布网站 微博 转麻辣微博
广告部:[028]85178292 新闻采访中心:[028] 85171608 85156783
分享按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