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四川新闻网首页 正文
雅安社区民警“弃文从警”30载 大老爷们儿变成“妈”
http://www.newssc.org 】 【 2017-03-13 10:30 】 【来源:四川新闻网 】
推荐阅读



四川新闻网雅安3月13日讯(郑佳洁 袁洋)“有事找警察”是很多人从小到大都熟知的一句话,但是在雅安市雨城区公安分局河北派出所康藏路社区,这句话便成了“有事找‘戴妈’”。可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居民口中的“戴妈”其实是一位53岁的汉子。

“戴妈”本名叫戴鹏,初见戴鹏,他身材结实,脸上带着温暖的笑容,给人一种无法抗拒的亲和力。言谈中,我们得知戴鹏曾经还是一名数学老师的他,因为想当警察,1988年,他“弃文从武”正式走上从警路,至今从警近30年。其中的19年,他一直是雅安公安局雨城分局河北派出所进驻康藏路社区的社区民警。他总是勤勤恳恳,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社区居民便亲切的称呼这为53岁的大老爷们为“戴妈”。

大老爷们儿为何变成受百姓喜爱的“戴妈”?

戴鹏原本是一名乡村老师,教初中数学。1988年的一次偶然机会,他考上泸州警察学院,从此开始了自己的从警生涯,2001年来到了康藏路社区民警的岗位。在康藏路社区,说起“戴警官”,很多人都知道,甚至还亲自和他打过交道,不少人对这位中年警官心生敬意。

“戴妈,又来转社区哇?”“戴妈,我家楼下最近新来了几个租客,你晚上还是来检查哈哦!”“戴警官,你帮我管管我儿子吧,我实在没办法了。”……每天戴鹏都要来到康藏路社区的几个院落里进行日常巡查。戴鹏没有警察的威严架子,居民也愿意把戴鹏当成最亲近的人,和他说说家事,聊聊日常,相处十分融洽。

当了近30年警察,干了20年社区民警,戴鹏耐得烦,尊重人,办事踏实,关心群众,以严谨的工作态度、积极认真的做事风格深受社区居民喜爱,于是,他在康藏路社区居民口中的称谓从“戴警官”变成了更为亲切的“戴妈”。用社区书记马红的话说,“到居民大院,谁说话都没有‘戴妈’说话好使。”

为当好社区居民的“妈”,戴鹏把社区当成了家。他为老旧小区落实了门卫管理,解决了小区下水管道堵塞,化粪池不通,污水、粪水溢满大院等问题;为了使社区的困难群众、刑释解教人员、吸毒人员有生活来源,他一次又一次跑单位、跑街道,为他们落实公益性岗位,协助解决最低生活保障;为增加社区居民的安全感,他走遍每一个小区、走访每个居民,把安防措施落实到每个大院每个家庭,尽管他管理的社区是雅安市最大的社区,但刑事、治安案件的发案率却是最低的。

戴鹏的不懈努力也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回报,他所在得社区多年来群众举报违法犯罪线索最多,抓获的在逃人员数量居分局之首。

一人领工资 三人干活

2013年,四川“一标三实”(标准地址和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工作全面铺开。需要做大量的入户调查,采集信息。戴鹏把这项工作当成了一次跟社区居民充分接触,了解社情民意的好机会。办公室里数百篇警务日志,3000多页的信息入户调查表堆了满满一柜子。

戴鹏的工作从每天早上到派出所报到后开始,就一直扎在社区,不在社区警务室接待居民咨询,就在社区各大院落走访。用他自己的话说,“社区民警的工作就是一个杂字,一天忙到晚,十一二点下班是常事。”

“一标三实”的信息采集是一项巨大繁琐的工程。庞大的社区必须一一走访,挨家上门。最忙的大半年,戴鹏几乎夜夜晚归,“白天的时候好多人上班不在家,只有晚上人才会齐一些。”妻子因为下班较早,时间宽裕,下班后无事可做,戴鹏说,这样多无聊,还不如跟自己一起去做入户调查,于是,他拉着妻子做助手,协助他入户访问。

最后,连放假回家的儿子也被拉入其中。“他平时上大学,假期就正好让他接触接触社会,看看人家是怎么交流的,怎么去发现处理问题的,正好让他锻炼锻炼。”

派出所年轻民警都以戴鹏也因此以戴鹏为榜样,感受榜样力量大家都任劳任怨,加班加点,他们都说:“戴警官是年龄最大的,工作强度大,加班是家常便饭,通宵值班也是常有的事,我们也没有理由偷懒。”

 [1]  [2下一页
编辑:本网编辑
点击进入四川新闻网爆料微博 四川发布网站 微博 转麻辣微博
广告部:[028]85178292 新闻采访中心:[028] 85171608 85156783
分享按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