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四川新闻网首页 正文
“五举措”——脱贫攻坚北川新方略
http://www.newssc.org 】 【 2017-03-03 10:17 】 【来源:四川新闻网 】
推荐阅读

四川新闻网绵阳3月2日讯(记者 杨全春)本网记者从北川县委、县政府获悉,2016年北川实现了18个村退出、1672户4962名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5.3%,在全国民族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大会上代表四川省作交流发言,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电商扶贫、旅游扶贫等先后被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报道,贫困户收入台账监测法、壮大集体经济六种模式等创新举措在全省推广。2017年北川将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目标,实现48个贫困村退出、2058户5913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1%左右,确保全县脱贫摘帽。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打好山区增收“组合拳”

着力破解产业小弱散、群众收入不稳定、部分村集体经济“空壳”等问题。一是产业带动。探索“村集体+合作社”“村集体+种养大户”等模式,新建中羌药材、厚朴、花魔芋等特色基地5万亩,计划出栏生猪23万头、肉牛2万头、白山羊25万只,确保55个贫困村有持续稳定的集体经济收益。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重点打造36个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带动贫困群众增收。二是就业促动。安排1000万资金为贫困群众提供1380个公益性岗位,每人每年补助7200元,组织贫困人口技能培训1500人次以上,劳务输出1200人以上。三是金融撬动。管好用好四项基金,整合1620万元地方债券转贷资金、3377万元产发业发展基金,通过股权量化、托管经营等创新投资收益模式,增加贫困人口收益。

提高项目资金“精准度”

着力破解资金投入分散、项目实施较慢、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一是整合项目资金。年内计划整合财政涉农资金3.45亿元,已下达第一批资金8488万元,投放项目109个。二是加快项目实施。梳理、包装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111个,完成投资47亿元以上。加快产业发展、村组道路、农田水利、五改三建等62个在建扶贫项目建设。三是强化项目监管。压实业务部门、综合部门、监督部门责任,强化扶贫资金项目审计、稽查,做到廉洁扶贫、阳光扶贫。

啃下县域脱贫“硬骨头”

在抓好93个贫困村的同时,更加重视解决218个非贫困村贫困户同步脱贫的问题。一是再梳理。对非贫困村“五个一批”所涉及的人口结构、分布情况再次分类确定,对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等,列出需求清单、强化措施。二是增投入。安排2180万用于非贫困村产业发展;补助非贫困村贫困户每户3000元,用于贫困户自身产业发展的扶持。三是强帮扶。整合县、乡、村干部力量,深化“百企联百村”活动,强化非贫困村贫困户联系帮扶。

激发贫困群众“内动力”

着力破解贫困户不会脱贫、不愿脱贫等问题。一是注重新风引领。大力创建“四好村”,深入开展“清洁、健康、文明礼仪”三大行动,深化感恩教育、励志教育,全力创建105个“四好村”。二是注重技能培训。聘请技术专家、致富能人等作为“农民夜校”教员,开展政策宣讲、技能提升、创业谋划等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明法理的新型农民。三是注重作用发挥。发挥200万元人才发展资金作用,鼓励科技人才服务脱贫攻坚,深入开展“十大脱贫攻坚带头人”等评选活动,带领群众参与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

筑牢脱贫摘帽“保障屏”

着力破解体制机制不顺、上下联动不紧密等问题。一是健全目标机制。将省定目标逐一分解到村、到户、到人,落实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低保政策兜底、医疗救助扶持等政策,建立目标完成监测和通报机制。二是健全长效机制。对已脱贫的村户,及时开展“回头看”,确保政策资金和帮扶措施延续。全面落实民族地区15年免费教育,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免费午餐计划。投入180万元,补贴贫困群众购买“新农合”和小额人身保险。严格落实贫困户就医“一站式结算”等政策,提升“两线合一”水平。三是健全督查机制。出台全县脱贫攻坚问责办法,采取行业督查、挂号督查、暗访曝光等形式,倒逼工作落实。对工作推进不力的,不摘穷帽就摘官帽。(本网绵阳热线:0816-2261320)

编辑:本网编辑
点击进入四川新闻网爆料微博 四川发布网站 微博 转麻辣微博
广告部:[028]85178292 新闻采访中心:[028] 85171608 85156783
分享按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