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眉山2月21日讯(吕伟利)过去五年,眉山三农工作可圈可点。中共眉山市委、眉山市政府作出了发展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的决定,按照“一市两带六特色”的建设目标,大力实施“送出去、请进来”战略,强力推进“两城三园七片”重点区域建设,成功创建“中国泡菜城”、“国际竹艺城”,共建成6个省级现代农业重点县、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东坡区)、1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个国家级种业基地(东坡区、彭山区)、1个国家级淡水鱼标准化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东坡区)。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农村改革攻坚破难而进,农村面貌明显改善,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城乡统筹快速发展。 ——主要指标上新台阶。截止2016年,全市粮食总产量171.95万吨,实现“十三连增”;一产增加值(含服务业)172.7亿元,同比上升7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35元,是2010年的2.08倍,总量连续7年居全省第4位,实现“十三连快”。打造“东坡味道”“国字号”系列品牌,成功申报“中国特色农产品之乡”10个,“三品”认证数38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4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9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9件。 ——改革创新走在前列。全市以放活土地经营权、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重点,2015年启动13个大项、38个小项的农村改革试点,2016年启动1个国家级、5个省级改革试点和9项市级改革试点及5项重点改革工作。加强农村新型主体的建设试点、“两到场、一委托”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法、土地信托流转、农村土地“三权分离”放活经营权、林权流转最低限额保障制度、“银会合作”等多项农村改革经验全省全国交流推广。探索出独具眉山特色的创新“四种模式”、加快“四个转变”,促进农民转变为“有资产、有就业、有地位、有保障”的“四有”城镇居民,通过农业示范园区、新农村综合体和新村聚居点的建设,积极探索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模式,推广“大园区、小业主”模式、城乡统筹发展模式。彭山区被列为第二批全国改革试验区,彭山区和仁寿县被列为全省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洪雅县、青神县被列为全省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试点县和全省林权抵押贷款试点县。 ——特色产业占领高地。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截止2016年,泡菜产业创造“六个”全国第一,建成泡菜原料基地45万亩、加工量达161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泡菜展销会上升为“国字号”——“中国泡菜展销会”,泡菜产品远销欧美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眉山成为四川泡菜的主产区和核心区。竹编产业成为全省五大特色农业产业,获得国家级“非遗”名录等荣誉称号,成功申办第九届中国竹文化节,培育优质竹基地91.4万亩、竹产业总产值达到52亿元。大力发展“五型”现代畜牧业,存栏奶牛6.5万头、鲜奶年产量达15万吨、建成国家级、省级奶牛标准化示范场9个,全市奶牛存栏量、奶产量、国家级标准化奶牛示范场均居全省第一。在全省率先建立生鲜乳收购定价协调机制、开展育肥猪价格指数和鹌鹑特色农业保险试点,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等多项经验全省交流。 ——农村民生全面改善。贫困人口从2010年的45.5万人减少到2016年的1.95万人。2013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17.18亿元,建成幸福美丽新村655个,狮子村建设模式全国推广。农村危房改造、“五保”集中供养率均居全省第一。通乡通村道路硬化率、农村电网改造覆盖率、电话光纤无线网络通村率均实现100%。积极开展气象预警预报和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农业气象业务质量等多年保持全省前3位。 ——生态环境稳步提升。深入推进“绿海明珠”、“千湖之城”、“百园之市”三大工程。截止2016年,“绿海明珠”完成投资31.9亿元,建成148.15公里多色谱林业景观带,31公里的环江环湖绿色走廊,52个集镇拥翠广场,94个百村绿色家园,全市累计造林60.57万亩,森林蓄积增加14.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44.2%增至48.61%,增长4.41个百分点,城乡绿化覆盖率由46.73%增至51.89%,增长5.16个百分点。“千湖之城”工程统筹城市水利与农村水利同步发展,兼顾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共同优化。工程完成投资80亿元,新增和恢复水域面积107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由2012年的6.95%提升至2016年的8.47%,全域统筹城乡安全饮水和“千湖之城”建设经验全国交流。大力建设“百园之市”,公园总数达到118个,实现城市建成区公园服务范围全覆盖,东坡城市湿地公园成为眉山靓丽的城市名片。积极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五乱”、“三线”得到有效治理,“大城管”、“大环卫”工作格局全面构建,首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程通过国家验收,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丹棱模式”全国推广,90%以上乡村生活垃圾治理实现“五有”目标。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省级文明城市。 ——城乡统筹步伐加快。市委、市政府准确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提出了“创新四种模式,加快四个转变,实现四有目标”的统筹城乡发展路径。农民市民化进程不断加快,2012年以来,全市实现农村居民转变为城镇居民63.05万人、产业工人29.18万人、三产经营者和从业者13.62万人、现代农业业主6827户,特别是2014年至今,创新政策鼓励引导6.14万户农民和农民工进城购房。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89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0的3.23缩小到2016年的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