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眉山2月16日讯(吕伟利)2016年,眉山市三农工作有特点,出经验,受关注。第一产业增加值(含服务业)达172.7亿元,增长4.0%,增速居全省第6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935元,增长9.2%,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4位;粮食产量达171.95万吨,实现“十三连增”。 记者了解到,眉山去年三农工作主要呈现出“三新、三进”的特点。“三新”即脱贫攻坚实现新突破,农村改革实现新提升,城乡统筹实现新进展。“三进”即优势产业强力推进,产业融合大步迈进,绿色发展稳步前进。眉山市农村土地流转经验受到国务院副总理汪洋肯定、被中改办全国推广,家庭农场联盟发展工作受到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肯定,农村“两权”抵押试点工作经验、农村金融创新经验全省交流。 ——脱贫攻坚实现新突破。围绕在全省“率先脱贫”目标,眉山大力实施“1593”脱贫攻坚,全市3个区县、4个省定贫困村、97个市定贫困村、4.6万贫困人口完成脱贫摘帽任务,通过国、省级评估验收。眉山市“五七四三”精准扶贫模式、坚持“两个率先”确保片区外“插花式”贫困率先脱贫等多项经验全省交流推广。 ——农村改革实现新提升。以“1595”重点工作为引领,强力推进农村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农村产权确权基本完成;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48.37万亩、占流转面积的48.7%;新培育现代农业业主1600户、家庭农场932家、农民专合组织442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7家。 眉山市农村土地流转经验受到国务院副总理汪洋肯定、被中改办全国推广,家庭农场联盟发展工作受到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肯定,农村“两权”抵押试点工作经验、农村金融创新经验全省交流。 ——城乡统筹实现新进展。坚持创新“四种模式”,加快“四个转变”,实现“四有目标”的眉山特色统筹城乡发展路径,全市实现农村居民转变为城镇居民15.6万人、产业工人2.4万人、三产经营(从业)者3.1万人、现代农业业主1600户,引导农民工和农民进城购房经验全国交流。统筹抓好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全面启动“四好村”创建工作,全市新建成幸福美丽新村300个,成功创建首批省级“四好村”58个、市级“四好村”337个。 ——优势产业强力推进。谋划“十三五”,编制全市“十三五”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以“两城三园七片”为重点,强力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全市泡菜加工量达到152万吨,销售收入达到142亿元;新增出栏生猪10万余头,新增鲜奶产量2470吨;竹编产业实现产值10.6亿元、从业人员5.4万人。全市奶牛存栏量、奶产量、家禽出栏量居全省第一,建成全省最大的泡菜、柑桔、枇杷、设施葡萄、白茶、不知火、蔺草、泽泻、水产品等九大基地,全国果茶绿色发展经验交流会在我市召开 ——产业融合大步迈进。以“东坡味道、养生眉山”为统揽,强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泡菜博览会和第九届中国竹文化节,全市“东坡味道”销售收入实现670亿元。启动现代农业观光旅游“金三角”建设,“中国泡菜城”成功创建为4A级景区,全市实现乡村旅游收入56亿元。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提质扩面,全市建成电商服务点780个,农产品网销额达9.45亿元。 ——绿色发展稳步前进。推进“绿海明珠、千湖之城、百园之市“三大工程”建设,新增绿地10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8.61%,比全国高26.5个百分点。恢复和新增水域面积26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占市域面积比重是全国的3.59倍。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1.2%。主要农产品无公害标准生产实现全覆盖,绿色防控面积达192万亩,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农药使用量下降0.3%,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达82%以上。 |